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中国的出口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越来越大。SA8000——全球首个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正在走近中国企业。
据一家大型跨国集团商务标准部(专门负责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审查)的人士介绍,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影响最大的是纺织业、服装业、玩具业和鞋业等劳动密集型消费品行业。一些跨国公司如耐克、阿迪达斯、沃尔玛、麦当劳为了避免品牌形象受到影响,纷纷加入 这一运动,它们不仅自己制定社会责任守则,而且要求产品配套企业和合作企业遵守这些守则,从而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扩展到了生产制造基地的发展中国家。印尼、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先后成为该运动的焦点地区。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执行董事刘开明介绍说,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影响到进入欧美公司供应链的中国企业,到2000年以后,几乎所有的欧美企业都对其全球供应商和承包商实施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与评估,才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有专家认为,SA8000可能成为我国产品出口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早作准备,以免在壁垒完全形成时处于被动的地位。
据介绍,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遇到SA8000的约束。去年9月,广东中山市一家500人左右的鞋厂因没有达到当地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曾被客户停单2个月。去年7月,因发生女工中毒事件,广东一家台资鞋厂曾一度陷入全部撤单的困境。地处内地的出口企业,同样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影响。重庆一家化工公司为了向一家全球最大精细化工企业出口化工中间体产品,先后接受了该公司两次严格的社会责任检查。更多的企业则是因为达不到SA8000要求,而痛失产品出口定单。据估计,从1995年以来,中国沿海地区至少已有8000多家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有的企业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更多的定单,部分工厂则因为没有改善诚意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通过SA8000认证确实会给国内相当多的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受实力的限制,按照SA8000标准所增加的成本将导致一些企业破产或关闭,实际上是将这些企业挡在了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大门之外。深圳市沙井镇一家有3000多名员工的港资企业,对照SA8000要求算账后,发现每月将增加300万元的支出(主要是加班工资和安全设施的支出),企业根本无法承受。特别是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将使大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社会责任标准遵循的首位法律依据是所在国法律。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对一些劳动力密集的行业而言,这是有些困难的。深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在50多万个抽样调查样本中,每周工作7天的人高达45%,每周工作6天的达31%,而每周工作5天的只有21%。事实上,我国企业的5天工作制比西方大多数国家的要求都严格,而且西方多数公司允许每月加班60小时。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赵琼认为,SA8000是继ISO9000、ISO14000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标准。虽然目前它只涉及人身权益以及与健康、安全、机会平等等核心要素有关的初始审核,但随着对其不断修订和完善,该标准最终可能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道德、社会和环境等范围很广的标准,并有可能会转化为像ISO标准一样的真正国际性的标准。
据悉,德国进口商协会已制定了《社会行为准则》,规定德国进口商应经过SA8000协会授权,对其供应商(出口商)的社会行为进行审查。该准则有可能被法国和荷兰的进口商协会所采用。由于三国均是欧盟的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进口份额约占整个欧盟的50%以上,这项要求将会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采购中国轻工业产品的贸易组织,也正在讨论一项协议,要求将中国纺织服装、玩具、鞋类生产企业通过SA8000认证,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
然而SA8000的冲击并没有引起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根据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在沿海地区的调查,200名受访官员中知道“公司社会责任”、跨国公司“生产守则”或SA8000这些名词含义或其中任何一个名词含义的仅有6人。